昨天的聯準會會議紀要,
指出尚未取得“實質性的進一步進展”,但大多數人認為今年晚些時候條件會得到滿足。
有幾位與會者表示,明年初更可能適合縮減規模,因為他們認為勞動力市場的普遍狀況還沒有接近委員會的“實質性進一步進展”標準。
我們的預估,年底會宣布縮減購債規模,明年開始逐月實施。
之所以等到年底,一方面是目前債務上限問題還在卡關,可能要十月才有結果 ; 另一方面,總就業人數可能要到年底才會回到疫情前水準。
美國就業應該會維持不錯的成長,但消費可能不會同步成長。
畢竟自己賺辛苦錢,跟政府發錢給你花是不一樣的。
也正是因為補貼少了,大家就回去工作了。
所以,消費趨緩加上購債規模減少,衝擊最大的,就是亞洲的出口國以及原物料為主的新興市場。關於這點,我們已經講了好幾個月了。
美元指數剛剛創下今年新高,小心股匯雙殺。